守护的故事
——改写自李贺《雁门太守行》
我叫战。
曾经有一位熟人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现在,我想把它的故事讲给你们。
那是一场关于守护的战役。
它叫长城雁门关。
分隔符
是夜,古老的高墙威严屹立,带着不可侵犯的厚重气息。
远方的山风夹杂水汽,呼啸着翻越长城而来,拂过那鲜红翻卷的旌旗,撩起赤橙的烈焰,火星在空中溅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如同璀璨的流星,拖着长长的尾焰在深邃而平静的夜空中擦出漂亮的痕迹。
巡逻的士兵们穿戴整齐,列队而行,铁甲在月色与火光的碰撞下泛着冰冷的白光。厚重的铁片碰撞,哗哗作响。
边关深秋,山风狰狞,落花点点,散淡了幽香。
不远处的墙垛里传来士兵们均匀的呼吸声,他们争分夺秒地休息,只为明天的战役保持充沛的精力。唯有一个墙垛下还亮着光,将军正用冻得通红的双手轻轻揉擦着干涩的双眼,细细察看着沙盘模拟的布防图,突然感觉身边的光线变暗了些许,他抬起头来,年轻的小兵正吃力地将大半盆水放到地上。
将军叹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膀叫他起来,舀了壶水给那小兵叫他暖暖再走。接着自己草草擦了擦身子又开始研究起明日的守城计划。
将军心里盘算着,匈奴的先头部队最迟明天辰时便会到达,而他们的援军,就是不眠不休急急行军也至少需要整整一日才能赶到,他只能尽力将时间拖得久一点,再久一点,才能让后来的援军拥有更大的赢面。
分隔符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中原的土地上,大片的城墙都沐浴在一片浅淡的荧光中,只有几只大雁从天边掠过。清光透过树隙,城墙上投下一片斑驳暗影。成千上万的士兵整装待发,他们迎着金红色的曦光,坚定有力地挥动手中的兵器,高声呼喊着他们的口号——“誓死以赴,奋勇杀敌!誓死以赴,奋勇杀敌!……”年轻而坚定的声音响彻云霄,在天际发出雄浑的怒吼!
那,是他们坚不可摧的信仰;那,是他们不可动摇的执念。
几近天明,一片金色晨光中,远方山寺的钟铃似乎在预示着什么。银白的铠甲迎着橙金的太阳,仿佛沐浴在圣光中振翅欲飞的希望鸟,又仿佛金色的鳞片,熠熠生辉。他们正严阵以待。
终于,人群如巨大的洪流,奔涌起来,战士们冲向了那些妄图踏过边境线的侵犯者。
青烟燃,战火起,箫鼓声声震天。红旗张扬,像簇簇火焰,烧在天际。那骑马而行的敌军也不甘示弱,他们气焰嚣张,好似乌云压境,黑云翻卷,坚如磐石的城墙仿佛就要倾塌。
山雨欲发。
一支箭羽突然穿越人群,破风而来。
沉闷的号角声就在这无边的秋色里响彻了天际。
压得人喘不过气。紧接着,无数的箭羽射来,犹如一道道闪电,又似海浪,呼啸而过,令人窒息。无数的将士倒在这漫天的箭羽里,像是梦里下了一场血色的雨,他们只是睡着了,只是这一觉太长太长;又有无数的将士迎着闪电的细芒,或提刀或携戟朝前冲去。血洒长空,铺过土地,染过城墙,漫过天际。
残阳如血,边塞将士们的血在寒风中凝为深紫色,那么厚重,那么深沉,似乎在述说着战士们阵亡的悲惨命运。
分隔符
又至夜半,苦苦挣扎等待的援军终于到来。
驰援的将士们半卷着红旗,徒步袭向易水,不断靠近着那里。
夜寒霜重,浓霜打湿了铠甲下的单衣,浸透鼓皮,于是鼓声低沉,敲在战士们的心上,似乎在为牺牲的战友默哀,又仿佛在庄严肃穆地激励将士们履行他们的职责,告诉他们,这是战争的代价,然而外敌来犯,绝不可轻易放过。再苦再难,他们都必须战斗,为了他们的家人和孩子,为了君主对他们的信任与重用,为了他们身后雁门关内千千万万的百姓,为了整个中原大陆的和谐稳定,更为了他们的满腔抱负与信仰,他们甘愿提剑血战至死。
而那将军,一马当先,提着一杆长枪冲在最前,将那笨重的匈奴一个接一个挑下马来,他衣袍拂动,小草低伏,长枪上的红缨穗高高扬起,带起一串鲜红……多么骄傲,他们用生命与鲜血证明着他们的口号,他们的信仰——
“誓死以赴!奋勇杀敌!”
分隔符
战。
至死方休。
这,就是长城雁门关的故事。
一千多年过去,长城上的石阶墙已不再平整,但古老的雁门关的高墙依旧,那么威严,那么庄重,屹立不倒,岿然不动。
这,就是守护的故事。
作者:高2026届3班 张馨韵
指导教师:杨鑫
教师评语:
我们未曾经历,但从“战”的视角了解了“长城雁门关”的故事,读完已是热泪盈眶!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气氛悲壮,刚健有力,感染力极强,在小张同学的改写中又多了一份敬畏,这,应该就是她在文中所说的信仰吧。
这是一篇改写很成功的短文,文中关于交战过程着墨并不多,而是将重心放在战前的紧张准备和战后的心理活动中,最后战斗在口号声中戛然而止,给读者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别样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