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外国语学校 欢迎您!

读武侯祠,千年的传承与羁绊 2016级16班 邢皓耕 指导教师:潘瑶

来源: 作者: 2024-06-15 0
分享链接:

读武侯祠,千年的传承与羁绊

 2016级16班 邢皓耕    指导教师:潘瑶

“古柏森森,遗庙沉沉,不殄禋祀,以迄于今”,这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裴度拜谒武侯祠发出的赞叹,放在如今的武侯祠依旧显得那么贴切,这是我们与1300年前古人的羁绊,也是1800年前文化的传承。

第一次来到武侯祠都会有个疑问,正门悬挂的匾额是“汉昭烈庙”,汉是指当年刘备季汉政权的称号,“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这里是祭祀蜀汉皇帝刘备的庙宇。那为什么人们都喜欢称之为武侯祠呢?明国年间的邹鲁的诗“门额大书武烈庙,诗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道出了其中缘由。武侯祠实际是昭烈庙、武侯祠、刘备墓三合一体的建筑群,古今惟一,君臣合祀。

进了正门就给人不小的震撼,都市的喧嚣在古树与红墙处戛然而止。道路两侧的古柏掩映着碑亭,东侧的唐碑镌刻着称颂诸葛亮的文章,此碑又称“三绝碑”——“裴度撰文、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石工鲁建镌刻”,另说三绝指诸葛亮的功绩、裴度的文章、柳公绰的书法。道路西侧的明碑,记载了武侯祠的变迁历史,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椿将武侯祠搬到了汉昭烈庙的后面,才有了现今的布局。石碑其下形似龟者乃是赑屃——传说中龙生九子中的第六子,民间有俗语“摸摸赑屃头,一生不用愁,摸摸赑屃背,旅途不疲惫”。

穿过悬挂着“明良千古”匾额的二门,气势恢宏的大殿中间供奉的就是刘备,“业绍高光“是后人对刘备的评价,刘备像高3米,是武侯祠中最高的一尊塑像刘备像两侧的偏殿中分别陪祀着“义薄云天的”关云长与“诚贯金石”的张翼德,东“文华辅国廊”西“武雄知兵廊”供奉着清代塑立的蜀汉精英大臣共28位,与助汉光武帝统一江山的“云台二十八将”相呼应。

刘备殿之后涉阶而下,过厅正悬挂的牌匾、对联均是出自大家之手, 正上方“武侯祠”三字出自郭沫若,两旁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是董必武先生所写,其后悬挂的“万古云霄一羽毛”出自徐悲鸿之手。

走过庄严肃穆的的过厅眼前便是纪念诸葛武侯的“静远堂”,名称取自《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也镌刻在了大殿乌木所制的顶梁上。堂前悬挂康熙帝第17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题写的“名垂宇宙”,两侧门额清代赵潘所写的“攻心联”是我国十大名联之一。堂内正中供奉着武侯祠的主人——蜀汉丞相诸葛亮。塑像是清代康熙年间所造,虽经历三百多年风霜,但后人精心维护,而历久弥新。

诸葛亮治理下的四川“田畋辟,仓禀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上的成就得到了“千古一相”的美誉,历朝历代的四川人民仍然在纪念缅怀他。

诸葛亮堪称古代良臣的楷模,论修身,他淡泊明志、宁静思远;论齐家,他告诫子弟、一门英烈;论治国,他审势安民、攻心施策;论平天下,他南征北伐,声威远震。诸葛大名垂宇宙,忠臣遗像肃清高,唐代诗圣杜甫在武侯祠留下的精美诗句,是丞相祠堂最真实最感人的写照。

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三义庙”,听其名可知是后人为了纪念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康熙年间修建的这座庙宇原址在成都的提督街,由于成都规划发展的需要,1997年将原建筑构件一一编号拆下运到武侯祠重新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三义庙旁的“喜神方”石碑就是老成都习俗“正月初一出南门,敬诸葛,撞喜神”的由来。三义庙后面出自雕塑大师叶毓山之手的刘关张雕像也颇具特色,巧妙之处在于就地取材,用四川宝兴的白色大理石刻的刘备,雅安的红色花岗岩刻的关羽,大凉山的墨玉石刻的张飞。

全国独一份的红墙夹道——两边的红墙夹着中间的石板道路,墙的两侧一年四季翠绿的大叶绵竹掩映,历史的厚重与明艳的物景融为一体。夹道的尽头就是“惠陵”刘备墓,“惠”字是说刘备任意师恩惠的意思,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是很高的,受到人们的敬重,刘备墓虽然是地上墓却从来没有被盗过。

徜徉在这雕梁画栋,绿竹红墙的千秋古祠,梦回三国,明君忠臣,在乱世中他们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那一幕幕荡气回肠的往事不由得涌上心头,想当年岳飞路过南阳武侯祠时同一文中用行楷、行书、草书所题写《出师表》,落笔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泪满襟”了吧。

 

  2016级16班 邢皓耕    指导教师:潘瑶

 

邢皓耕一手行楷惊四座,恰如皓日当空;满腹才情气自华,当是耕书为乐。

图片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