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鲜香文化 泡制至味人生
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传统发酵技术,助推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2021年3月下旬,乐山外国语学校滟澜洲校区(乐山立志达高级中学)高2022届学生在生物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泡菜制作实践课题研究。
活动以班级小组为单位,选材多元、紧贴学情、学习探讨方式不拘一格,在寓学于乐中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泡菜制作学生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受到了执行校长谢鹰、副校长马立新、副校长张丰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各年级班主任、科任老师、后勤团队热心参评。
活动中,学生全员动手,既遵循传统,又开拓创新,让传统的古法披上了属于少年的活力。本次活动历时两周,并按照“制、酿、展”三大时间节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起坛水
选菜、摘菜、洗菜,喜笑颜开;
豇豆、萝卜、辣椒,群英荟萃。
第二阶段:精心呵护
换沿水、排空气,密切关注坛内变化;
遇困惑、查资料,泡菜口感不能有错。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坛坛色泽艳丽不一,清脆酸爽各有特色;
评委纠结分分公平,发扬传统重在参与。
3月29日下午,全校师生迎来了本次泡菜制作实践课题研究的成果汇展。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浓郁的青春烟火气晕染着书香墨韵的青葱校园。小小泡菜串联人心,全校人员你评我鉴,热络非凡。
在评委小组公平、公正的测评中,高2022届14班第三小组喜获特等奖!
同学们带着荣誉和收获,喜笑颜开,感触良多。高2022届17班三位同学即兴赋诗,云:
“一坛老水泡得古今传扬,两筷新菜夹起酸辣聚藏”、
“泡菜余香浸斜阳,金夕银箸不愿放”、
“起老坛豇豆萝卜齐上阵,鉴泡菜领导师生共争先”,
写出了活动的美感、神韵与内涵,充分展示了本次活动中的精气神。
同学们通过亲身参与泡菜的制作,不但了解到了家乡传统美食的魅力所在,更加促进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对未来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正如高2022届9班同学董艳玲所说:“我们吃过很多泡菜,但是没有哪一次的泡菜是在学校,集众人齐心之力完成,被分享的”,人生如泡菜,从青涩到成熟,从成熟到芳香,困难在所难免,斗争坚韧不屈,必能收获人生之甜美。
学生感悟:
起老坛豇豆萝卜齐上阵 鉴泡菜领导师生共争先
一坛老水泡得古今传扬,两筷新菜夹起酸辣聚藏。
泡菜鉴赏盛况盈校,老坛酸水风味行藏;既逢青春,起一坛泡菜经日月,为古法传扬;恰值今日,举一场大会正风光,使师生共襄。
风微起,日高照,桌上坛坛泡菜香,桌前群群人潮浪:这个围来此坛食指难按捺,那个挤去他桌垂涎三尺长;这个好似眼里放光直盯坛,那个已经手里攥筷欲先扬。老师评委列队捧碗,只待一声令下。
豇豆候不了苦苦等待,青菜难抑制激动之心,萝卜望穿了酸水又盯透了玻璃坛,辣椒浮上了泡菜水染红了周遭——终于,“开始”一声令下,熙熙攘攘,沸反盈天,摩肩接踵,联袂蔽天。
筷子打响了号角,坛盖敲开了序章,泡菜终于跳出了酸水,进入了口腔,独特的风味在味蕾炸响。
——陈浩文
这阳光正好,照得这坛:亮着、闪着、耀眼着;双箸搅动,挑的菜是:红的、绿的、诱人的;唇齿翕合,吃着总觉是:脆的、爽的、开胃的;喜笑颜开,嘴巴常是:吃着、赞着、夸着,夹一筷又继续开动。
人道是:好一个热闹非凡的泡菜大会,惹得那些个领导、老师、学生、叔叔阿姨们争个儿皆把这泡菜品鉴,尽把这下午的烦闷燥热驱个干干净净了无痕。
——谭深元
泡菜余香浸斜阳,金夕银箸不愿放。莫道未及尽兴处,明酸暗辣老鸭汤。酸辣脆爽穿肠过,发酵技艺心中藏。头奖争得谁回眸?心灵手巧向四孃。今夜朦胧月深处,腊肉炒饭入梦乡。
回首向来泡菜路,酸在口,技在心房。悲欢聚散终有时,只恨泡菜少,等待漫长。无妨,无妨,待到山花烂漫时,果酒还是任君品尝。
——李欣洋
图/文: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