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师成长|李文琳:经验+反思=成长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经验和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是说,在跑步中我们要学会停下来,这样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的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试着在教学中多反思,使自身获得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那么,我们的专业技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通过我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地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真的很重要。记得一次交流会上,有位老师就讲起了他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反思,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专门准备了反思记录本,只要有想到的内容,及时写在上面,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大概内容或是一点想法,然后他会利用空余的时间,把这些内容中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写一写,也便就成了我们所谓的反思,我想这就是一种坚持吧。只有坚持不懈坐着反思教育的老师,才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收获的人。
一个拥有积极态度的人,总是能在各种逆境中寻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由此想到,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反思也是一样,只有首先抱有积极反思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反思,做好反思。所以,想要真正反思成功,先有积极的态度吧。自古以来,关于“坚持"的名言有许多许多,譬如比阿斯说:“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又譬如《论语》中那句"欲速则不达。”人们为什么要一直重复着坚持,可见它是多么的珍贵。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就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坚持到底。现在的学生与我们存在着很大的观念差异,而且个性都比较强,不能对他们采取压制的手法。我们并不是阶级敌人,要真正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更要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面对本学科的特点,要认真思考怎样让他们更好的接受。
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知识;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教学的关键。教师首先要吃透学情,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能发挥潜力。兴趣、方法、习惯、性格、个性、心理品质、目标、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视。教学要有效果,关键在课堂;课堂要有效果,关键在学生参与。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是关键。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要涉猎一些课外书籍,开拓视野,关注身边事,国家事,只有这样才能把教材枯燥的知识讲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加努力,引领自己不断超越。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实。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做孩子们信赖的引路人,教育学生积极向上,孝亲敬长,遵纪守法,时刻将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工作使命。教育家精神,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师德文化中走来,正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闪耀着时代光辉,并体现在每一位教师当下的行动中。着力增强自身本领,做奋进路上的成长工匠。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作为一线老师最重要的就是深耕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研究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扎实的知识功底,勤勉的学习态度,过硬的教学水平,是教师必备的能力,也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基石。
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更是精神的引领者。他们以理想信念为舵,道德情操为帆,扎实学识为桨,仁爱之心为魂,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前行。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不仅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优秀人才,更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教育的光芒照亮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之路!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用智慧去引导。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把所学所悟融入到每一堂课中,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就一定能够在这片育人的沃土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作者简介:
李文琳,本科毕业于乐山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现任乐山外国语学校初中物理教师。
教育理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