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师成长|肖敏:拔节有声 进步无息
不似春的温柔,不似秋的清爽,夏最热烈而又有生机。骄阳的炙热,丛竹的蓊郁,栀子花的芳香, 一晃又到毕业季。三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被试炼的既是学生,也是老师。
初见,渐入佳境
我带着理想、激情和冲劲踏入了乐山外国语学校的教师队伍,“点燃激情,让每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从此“让树成树,让花开花”成为我的教学信念。从师范生转变为育人育心的教师角色,面临着教学管理与家校沟通的多方面压力。在开展教学、处理教学关系正迷茫又焦虑之际,通过学校的师徒结对,幸运的遇见了我的师父——彭战英老师。
从此听课与被听课成为常态,在师父的指导下,不断反思教学问题,更加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她用多年的经验为后辈铺下一条平坦直道,时时在教学的“疑难杂症”上给予我点播,并提供各种机会和适宜的建议。当我在面对听课、赛课、各种任务犹豫不决时,总会推我一把,让我鼓起勇气,迎难而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校里人才济济,前辈老师们让我受益匪浅。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乐山外校是我成长路上的一块沃土。语文教研组会精心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让青年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参与活动,相互学习借鉴。我们语文组的每位老师都曾在公开课、比赛和作业设计等方面给过我宝贵的建议和启发。
积累,先仿后创
教师不想耽误学生,就需要快速成长,站稳讲台。青年教师的焦虑主要源于上课没有底气。最好的方法是多听有经验教师的优质课,不断地模仿,再形成自己的风格。
因此,我抓住市里区里搭建的学习平台,珍惜每次听课的机会。优质课、精品课反复观看、学习、品味,在教学上少走弯路。听课时,认真观察和记录,用心领会,思考哪些方面我们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观摩的优质课进行同课同构,课后再反思自己的差距。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身有很多不足,基本功不够扎实、教学经验尚浅。面对现状,我感到深深的压力,对教学工作不敢有丝毫怠慢。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教法,经常听线上和线下优秀教师的课,补充遗漏知识点,纠正讲解不清晰的地方,理清思路备好课,才敢站在讲台上,做到胸有成竹。
突破,拔节生长
专业上迅速成长,也就意味着需要迎难而上。上公开课、参加比赛对于每个老师而言都是一大挑战,是一场喜忧参半、苦乐相伴的旅程,它既是对教师基本功的一次检测,也是对教师成长速度的一次了解。只有身临其境的感知后,才能知不足而后省。
全盘规划,细化目标。有人说:“没规划的人生是拼图,有规划的人生才叫蓝图;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比赛考察内容很广,涉及各种体裁,如: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等。把教材研究透彻,熟悉、整合、落实知识点,才能做到心中有粮而不慌。
务实笃行,知行合一。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功夫下在平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广泛、更深入、更创新地备课,大量查阅资料,构思多种思路,举一反三。以备赛的思维备课,才能让理论和实际结合,在赛场上临危而不惧。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比赛时,既是对素养的训练与考察,也是对心态的反复磨砺。面对处理失当的文本,也会有心态消沉的时候,心里默念“兴致勃勃地去失败”。所有读过的书、写过的文章、做过的题、备过的课,并非只因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才具有价值。“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最后与青年老师共勉:初上讲台,先站住,再站高;课堂教学,先仿照,再创造;对自己的期望,先成长,再成功。蝉鸣声声,三年的磨砺迎来胜利的高歌;战鼓擂擂,三年的积淀冲向璀璨的人生。
温婉娴静的外表下有着水滴石穿的坚韧,睿智深邃的头脑里有着平淡从容的内质。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收获的是一份份充实和沉甸甸的情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用心去教诲学生,用情去培养学生。
撰稿:肖 敏
审核:田华伦